科研分管院长:李玉军科研秘书:王德强 褚宏伟联系电话:0532-58630720科研管理办公室:N5-40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6年,下设光学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室、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实验室、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室、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物联网专业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崇新学堂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微纳工艺实训实验室11个实验分室。中心实验用房面积2100平米,仪器设备10818(台)件,价值5498万元。共开...
建设有国内先进的特种光纤研制平台、高功率/超快晶体及光纤激光研发平台、光纤传感技术研发平台、太赫兹技术研发平台、光学精密仪器研发平台等,形成了泰山学者、青年泰山学者、齐鲁青年学者等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近五年承担了国家级重点、省部级重点课题等项目十余项。主要成果:1. 国内领先的百瓦超快(飞秒)光纤激光;2. 国内领先的百瓦级超快(皮秒)单晶光纤激光光源;3. 国际首创的高重频真空紫外特种光源研究;4. 国内...
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工作主要以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具有高性能计算服务器、3D打印机10余台、机器人机械臂40余台、无人机10余架、AR/VR设备6套、边缘计算终端和信号处理设备多台。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非法电磁信号监测与分类识别技术开发及应用”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
建设有国内先进的光电材料研制和表征平台、高功率/超快晶体及光纤光子学研发平台、中红外光子学研究平台和新型低维材料和薄膜量子电子学研究平台等,主要成果:1. 国内领先的超快光纤激光;2. 国内领先的新型光电材料制备和表征技术;3. 国际领先的高重频超快深紫外激光研究;4.国际领先的OPCPA放大技术;5.国内领先的2µm中红外超快激光技术等等
通信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5G/B5G通信关键技术、信道测量与建模、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可见光通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领域。目前拥有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与实验平台、毫米波信道测量平台、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平台、人工智能分析平台、5G通信实验平台等软硬件设备。研究所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方面发表了多篇重要学术论文,为移动通信领...
建设有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微纳光电传感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研发平台,主要成果:1、万瓦级高功率智能光纤激光器;2、承压上限国际领先的海洋光学传感器;3、实用化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系统
微电子与纳米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Nanotechnology)近年来投入近千万建成了微纳器件工艺平台、晶圆级纳米器件测试平台、存储芯片测试平台及高性能计算平台,形成了以国家级青年人才为核心的综合性研究团队。近年来,研究所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及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合作的研究项目和课题,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及集成电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研究所拥有超级AI计算服务器及多台高性能GPU计算服务器用于大规模机器学习,建立了医工交叉学科的脑机接口平台、智能医学影像分析平台、小动物成像系统、脑调控分析平台等。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利用人脑处理多模态信息的层次表征机制,从计算体系结构、计算原理和算法等方面提出全新的思路,尤其是面向现实中复杂的多模态异构数据,改变现有的信息处理机制,全面提升...
致力于先进光学成像和量子计算与成像的研究及其应用技术推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单像素成像、三维数字成像与造型、计算成像、量子计算与成像、胶体量子点激光和电光调制、光学信息安全、量子信息理论。课题组承担了国防重点专项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作为主要作者发表高质量SCI论文200余篇。课题组成员入选国家级青年优秀学者,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