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位于崂山脚下,鳌山湾畔美丽的青岛校区,是集教学、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理工类学院。1958年原山东工业大学成立电子系,开展本科招生与培养;1960年山东大学成立电子系,1970年成立光学系;2001年三系合并,组建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年信息学院整体搬迁到青岛校区。
自学院创立以来,始终坚守“为国育贤”初心,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了各类人才,造就了大批学术名家、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其中包括薛其坤院士、刘泽金院士、王玉鹏院士、郑婉华院士、蓝羽石院士、金奎娟院士、知名企业家周厚健等,为各领域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
学院目前拥有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学院坚持以国家战略为核心牵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接信息产业重大需求,交叉融合、协同攻关、求实创新。根据世界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围绕学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创新性、国际性、引领性”世界一流大学定位要求,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立足理工结合、光电兼容的优势,实施人才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以“创新、创造、创业”为核心,培养具有坚定的民族精神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宽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熟练实践技能和独特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型信息人才,使其能够在未来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和做出重要贡献。
【师资力量】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历和职称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全院现有教职员工167人,包含教授(含研究员)59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39人。学院现有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6人,省级人才23人。
【科学研究】信息学院以“四个面向”为发展目标,对接信息产业重大需求,深入实施学科融合创新计划,通过打造核心团队,构建学科科研高地;加强统筹规划,推进重大科研项目;实施交叉融合,突破重大研究成果。学院科研水平大幅提升,逐步形成了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龙头,多个省部级实验室、研究中心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层级协同发展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的三个学科的基础上,学院进行交叉、跨界、融合,凝练出了三个新学科方向,微纳光电子学、专用光学技术以及社会信息学。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10000余平米,学院目前有国家级平台2个、省部级平台8个,各类教学科研实验系统与设备总价值逾2亿元,涵盖光学、电科、通信等不同学科的多个前沿研究领域。
【国际交流】秉承山东大学建设一流国际性大学的精神,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现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以及英国的国王学院、赫瑞瓦特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多所海外高校开展了科研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