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学术机构ScholarGPS发布了2024年全球前0.05%顶尖学者榜单(Highly Ranked Scholars),榜单分为“终身”(Highly Ranked Scholar - Lifetime)和“近五年”(Highly Ranked Scholar-Prior 5 Years)两个类别。山东大学共有4位学者入选“终身”榜单,19位学者入选“近5年”榜单。我院教授Arokia Nathan入选ScholarGPS2024年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终身榜单”名单。Arokia Nathan教授是国际微电子领域的领军人物,主要...
近日,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杰智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以题为“An Efficient Flash-Based Computing-in-Memory (CIM) Demonstration of High-Precision (32-bit)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PDE) Solver With Ultra-High Endurance and Reliability” 的论文发表在集成电路领域旗舰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简称TCAS-I)上。信息学院2021级直博生冯扬是论文第...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的立项结果。信息学院博士生李晓鹏的项目《超薄铪基铁电薄膜晶相调控机理与存储特性的研究》获批立项,这是学院首次获得此类资助。李晓鹏是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级硕博连读生,师从陈杰智教授和武继璇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研究,特别是铪基铁电存储器可靠性机理相关研究。截至目前,...
信息时代的发展伴随着数据量和处理需求的空前激增,将传统的电子计算系统推向了速度和功耗的极限。全光网络在高速、并行的信息处理方面有显著的优势。近年来,光计算的基本组件被广泛研究和制造;然而,全光网络在成像系统中的应用仍然受到限制。近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光与红外系统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孙宝清教授与高原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材料科学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18.5)期刊上发表了题...
近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杰智教授研究团队在低维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电极接触界面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以“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Contact Strategy for Barrier-Free 2D Complementary Transistors”为题,发表在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8.5)。信息学院博士后桑鹏鹏为论文第一作者,陈杰智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单位。...
2024年5月29日,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纳器件研究团队詹学鹏教授、陈杰智教授参与由山西大学韩拯教授、辽宁材料实验室王汉文副研究员团队主导的研究,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Van der Waals polarity-engineered 3D integration of 2D complementary logic”的研究论文。山东大学詹学鹏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共同第一作者单位。集成电路芯片特征尺寸微缩已逐渐趋近物理极限,二维半导体材料单片三维集成...
短波红外(SWIR)高光谱成像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探测技术,它能够捕获短波红外光谱范围内的三维(3D)光谱空间信息,使得基于光谱特征的材料和目标的识别和表征成为可能。这种技术在化学分析、物料鉴定、农业生产、食品工业、质量控制、军事侦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InGaAs焦平面阵列(FPA)的高成本限制了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的广泛采用。近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光与红外系统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孙宝清教授与高原教授...
2022年8月17-19日,第十二届全国量子成像会议在青岛成功举办。全国量子成像会议是一个全国性的专业学术年会,旨在围绕量子成像新机理、新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学术研讨。截至本届会议之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本届会议由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激光与红外系统集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共有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全国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的近200名科研人员参加。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是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