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通知 > 本科生通知 > 正文

弘信讲坛聚焦科技前沿:智能纤维与无荧光剂PDT技术引领创新风潮

作者:葛竞徽 发布时间:2025-09-26 浏览次数:

2025 年 9 月 25 日下午,由信息学院主办的弘信讲坛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华岗苑南五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坛首次开设“光学校友专场”,特邀学院光学系两位杰出校友——华中师范大学首席战略科学家陶光明教授、浙江迪珀赛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华年博士返校,为师生带来两场高水平学术报告。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李德春教授、光电科创精英班师生及各领域科研人员等200 余人现场聆听,报告会由光学工程系主任连洁教授主持。

16:00,陶光明教授带来题为《智能纤维器件与装备技术研究》的前沿报告。陶教授结合团队在 Science、Science Robotics 等顶级期刊发表的 130 余篇论文,系统展示了“光学超材料织物”这一交叉创新方向的最新突破:

降温织物——通过跨尺度纳米-微米结构,对 300–2500 nm 宽光谱精准调控,实现汽车模型内部降温超 30 ℃、人体皮肤降温约 5 ℃,相关成果入选“2024 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

无感交互电子织物——纤维级信号采集与 AI 算法融合,交互精度高达 96%,已用于无感生命体征监测装备,可对心率、呼吸、体温、动作模态进行长期实时评估;

微创纤维机器人“Fiberbots”——直径 < 300 μm 的多腔道光纤机器人,可在磁/光复合导航下完成体内“导航-治疗-循环”一体化介入,为肿瘤精准诊疗提供全新平台。

陶教授透露,团队已建成世界首条光学超材料织物器件生产线,多款产品进入国家重大需求型号任务。他寄语青年学子:“光学不止于成像和通信,把光学‘织’进纤维,就能让健康可穿戴、让装备智能化,这是属于我们这一代光学人的新赛道。”

17:00,张华年博士以《基于特殊波段激光的无荧光剂 PDT 技术及应用》率先开讲。他回顾了光动力疗法(PDT)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指出传统光敏剂“浓度窗口窄、毒理风险高”一直是限制 PDT 大规模临床推广的核心瓶颈。张博士团队另辟蹊径,通过“波长-剂量”双精准调控,首次实现无需光敏剂的 PD Wavelength-Specific 疗法,在细胞实验及 GCP 临床试验中均取得与传统方案等效的疗效,且零光敏剂相关不良反应。目前,全球首套无荧光剂 PDT 医疗设备已完成多中心临床实验,正式进入注册阶段,有望为皮肤科、运动康复科及风湿免疫科提供更安全、可重复的微创治疗新选择。报告现场,张博士还分享了从实验室样机到产业化落地的“十年磨一剑”创业经历,勉励学弟学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两场报告内容翔实、案例生动,现场掌声不断。互动环节,师生围绕“无荧光剂 PDT 的远期生物安全性”“智能织物的可洗涤与长期稳定性”“Fiberbots 的能量传输效率”等热点问题踊跃提问,两位校友均给予细致解答。

据悉,弘信讲坛自2021年创办以来,已累计邀请包括2位院士、10余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进校交流。本次“光学校友专场”不仅搭建起校友与母校协同创新的情感桥梁,更以前沿技术分享为学院光学工程“双一流”建设注入新活力,为师生搭建了近距离接触科技前沿、拓展学术视野的优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