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是“国际光日”,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光日”的第七年。为纪念光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将光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李德春带领光电科创未来精英班的师生们首次走出青岛,赴淄博沂源一中开展科普活动,将光学原理科普、前沿技术展示、动手实验体验深度融合,以“科学讲座+互动实验+讲解问答”的形式,让千余名高中生近距离感受光学的魅力,感受山大师生的风采。
启幕:光脉千年,映照科学苍穹
活动伊始,李德春为沂源一中的同学们做讲座分享,带领同学们步入光的世界,感受光的魅力。他以光学技术发展历程为脉络,结合当前光在医疗、通信、能源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应用,揭示了光学的重要性以及它给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进步,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讲座中,他还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光学专业的发展情况,将科普教育与招生拓展深度融合,推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促进双方携手育人。


讲座结束后,李德春与同学们亲密互动,为现场学生签名并题写寄语。在书籍扉页,他写下“以光为尺,丈量宇宙”“心有微光,必有远方”等短句,勉励同学们保持对科学的热爱。面对学生们递来的书本、笔记本,纪念品,书记一一认真签署名字,并附上“格物致知,踵事增华”“愿你成为自己的光”等个性化祝福。每一笔勾勒的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更是山东大学“为天下储人才”的育人情怀的生动写照。


探秘:实验剧场,解码光的宇宙
为加强活动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光电科创班学生准备了8项光学实验,带领沂源一中的同学们动手操作体验。在“光的全反射”实验中,学生们通过水柱光纤和变色蝴蝶实验,直观看到光在介质界面的神奇“束缚”现象;“光的偏振”实验中,旋光性演示与“小球穿墙而过”的魔术般效果,让学生们惊叹于偏振片的独特特性;“消失的玻璃”实验通过玻璃在甘油和水中的折射率对比,揭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奇妙规律。每个实验均由1-2名山东大学学生担任引导员,他们按照“原理讲解+演示操作+互动实操”的流程,让参与者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光学原理,完成实验的学生还可获得定制纪念品,进一步激发了参与热情。



求知:智汇光潮,点燃科学星芒
光学知识问答环节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参与同学分别抽取题目作答,题目涵盖光学史、原理应用等多个维度,不仅检验了学习成果,更展现了沂源一中学子扎实的科学素养。


现场还设立了主题科普展,分为“光是什么”“光学发展史”“光的应用” 三大模块。32块精心设计的展板系统梳理了光学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的发展脉络,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

“今年是光电科创未来精英班坚持做科普教育的第三年,让青少年感受科学之美,是高校的社会责任。”活动负责人、光电科创未来精英班班主任李明表示。未来信息学院将继续拓展科普覆盖面,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以科技之光点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