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和创新试验典型项目推选结果公布,我校申报的《“守望行动—推动教育资源跨地区流动,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扶智”》从7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创新试验典型项目。这是教育部对我校深耕乡村教育振兴,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人才优势,全面助力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扶智的充分肯定。
本次获评的守望行动项目是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在特殊群体社会综合治理领域的交叉学科优势所开展的大型公益项目。从创立之初,该项目一切工作都围绕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展开,有效拓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外延支撑,不断丰富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源头活水,对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注农村教育,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机制,实现乡村振兴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新浪网、中国网、中国教育在线、齐鲁晚报、山东教育等多家社会媒体对此项目进行了报道。
留守儿童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及产业振兴等诸多方面。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跨地区流动困难的问题,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优质教育资源与教育资源落后的乡村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动,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山大力量。
守望,主要寓意是守护留守儿童成长的希望。守是根本,以守为初心,朋辈陪伴一路同行,嘘寒问暖从不缺席;而望则是船桨和风帆,是对他们能够在阳光下绽放的美好希冀。“守望行动”的出发点就是要在大学生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之间,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搭建一架桥梁,让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多一份守护和陪伴,同时也让我们的大学生在此过程中接受锻炼,增强社会责任感。
自2018年起,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响应国家“扶贫必扶智”号召,充分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开展留守儿童精准扶智,启动“守望行动”项目。该公益项目将“互联网+”、大数据、视频处理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中,开发专用在线帮教系统,吸引一批优秀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实现对留守儿童“一对一”长期、高频率线上帮教,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扶贫资源跨地区流动的困难,在保证帮扶质量的同时实现精准扶智。
基于五年实践探索,“守望行动”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习教育、理想信念等精准扶智的长效机制。首先,每年都开展一至两次纳新活动,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对加入的志愿者进行教学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培训,确保新加入的同学有着足够的能力和热情。为保证帮扶效果,“守望行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帮扶。志愿者每周会与孩子们约好时间在线上平台进行“一对一”交流与教学。每年也会开展数次线下活动,志愿者不仅能够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而且会对孩子家庭进行定期的线下回访,与家长深入沟通交流,改善孩子们的成长环境。
营造阳光氛围,让项目主体“亮”起来。经过长期的实践,“守望行动”项目团队已与两省三市五所学校建立长期定点帮扶关系,选拔培养志愿者406人,帮扶留守儿童208人,完成线上课程15000余次,在当地获得良好口碑,取得显著工作成效,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高度认可与支持,并已于2021年入选首批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搭建网络课堂,让精准扶智“潮”起来。守望行动采用国际领先的WebRTC多媒体技术架构,自主研发出了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守望视频教学软件系统;建立大数据可视化平台,采用多源异构数据汇聚技术,实现了留守儿童基础数据、视频教学数据、日常交互数据、访谈数据,以及社会慈善机构、志愿者的多模态多渠道数据融合;借助“互联网+”拓展留守儿童精准扶智的广度,增加留守儿童关爱事业的厚度。聚合多元主体,让教育振兴“活”起来。信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模式的构建,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组建集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团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并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协调合作,建设关爱留守儿童的友好环境,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智志双扶”的目标正在实现,留守儿童父母缺位的影响被有效弥补,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信息学院教师和学子将以本次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创新试验典型项目为新起点,用专业知识和爱,谱写“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华美篇章,彰显信息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担当。从希望工程到守望行动,从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有学上”到让农村留守儿童“学的好”,这注定是一条正确但艰难的路,但守望会一往无前,因为我们心中始终装有山大对大山的呼唤:“让每一名留守儿童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和信心,让他们的下一代不再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