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信息学院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申报推荐排序公示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推荐排序
推荐排序 |
学号 |
姓名 |
年级 |
培养层次 |
一级学科/专业学位专业 |
论文题目 |
论文外审结果 |
论文答辩成绩 |
参评类别 |
代表性成果 |
1 |
201720270 |
马晓燕 |
2017级 |
博士 |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无线通信网络协作传输理论与方法研究 |
优秀,优秀,优秀 |
优秀 |
博士优秀学位论文 |
马晓燕博士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针对可重构反射表面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深入研究了可重构反射表面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低复杂度信号处理技术,从单反射表面辅助无线通信场景扩展到多反射表面辅助协作通信场景,提出一系列适合大规模可重构反射表面辅助系统的低复杂度设计方案,建模了多智能反射表面信道一般化模型,奠定了多智能表面系统的收发信号处理基础,推动了可重构反射表面在实际通信场景中的部署应用。申请人在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论文3篇,单篇最高引用69次;IEEE/CI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n China 会议论文1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在“信号处理”期刊发表封面论文1篇。3篇代表性成果如下: [1] Xiaoyan Ma, S. Guo, H. Zhang, Y. Fang and D. Yuan, "Joint Beamforming and Reflecting Design in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ided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y 2021. 该论文利用分数规划,推导出发送端波束赋形矢量与RIS反射矩阵的最优闭式表达式,大幅降低了RIS辅助通信系统的设计难度,作为较早提出该方法的论文,引起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引用高达69。 [2] Xiaoyan Ma, Y. Fang, H. Zhang, S. Guo and D. Yuan,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Design for Multiple RIS-Assis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c. 2022.该论文建模了包含任意反射链路的通用信道表达式,为任意智能反射面收发信号处理奠定基础,通过多跳反射建立的丰富路径为不同位置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显著提高系统容量。 [3] X. Ma, H. Zhang, X. Chen, Y. Fang and D. Yuan, "Multi-Hop Multi-RI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Multi-Reflection Path Scheduling and Beamforming,"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c. 2023.该论文通过联合考虑多RIS辅助路径规划、用户分组和波束成形问题,实现了最小速率最大化,保证了用户公平。 |
2 |
201920331 |
桑鹏鹏 |
2019级 |
博士 |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
二维硅基半导体和纳米场效应晶体管理论设计 |
优秀,优秀,良好 |
优秀 |
博士优秀学位论文 |
在后摩尔时代背景下,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微缩化需求不断攀升,迫切需要引入新原理、新材料、新器件、新架构、新策略。二维材料凭借其独特优势,近年来备受半导体行业和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二维硅基半导体,既能推动晶体管物理缩放的极限,又能够与传统半导体工艺实现天然兼容,因而被认为是下一代半导体沟道材料的理想候选者。然而,前期报道的二维硅材料,即蜂窝硅烯,表现为类似石墨烯的半金属特性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半导体器件。此外,二维材料缺乏有效的掺杂技术,其与金属电极之间的界面往往存在难以调控的肖特基势垒,从而严重限制了二维晶体管的本征性能。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本论文对二维硅基半导体及其场效应晶体管的设计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论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 (1)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晶格拓扑结构设计二维硅半导体的新策略,设计了三种新型二维硅半导体:蜂窝-笼目硅、笼目-哑铃硅和笼目晶格硅。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ACS Materials Letters (3.8 (2021): 1181-1188),并被选为封面论文, 其中设计的蜂窝-笼目硅被Luiz A. Ribeiro Junior教授等国内外多位领域专家列为几种极具潜力的新兴二维硅材料之一。 (2)构建了基于二维硅的高性能、低功耗亚5纳米场效应晶体管器件,通过探索二维硅基晶体管本征输运特性,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其特有的负微分电阻效应和超陡亚阈值摆幅特性,并成功将硅基沟道的极限尺寸缩短至2nm。该研究成果为发展适于高密度三维异质集成的二维硅器件设计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成功入选了“Top ranked student papers of IEDM 2021",并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69.6 (2022): 3494-3498)。 (3)揭示了二维硅与不同金属电极之间的界面接触机理,通过研究三种典型的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接触,首次提出了基于界面钝化工程调制二维硅晶体管输运极性的界面接触策略。该研究成果为二维半导体电极界面势垒调控提供了一种新型优化方案, 发表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 (614 (2023): 156170)。 |
3 |
201720273 |
李东阳 |
2017级 |
博士 |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无线异构网络中边缘缓存技术研究 |
优秀,优秀,优秀 |
优秀 |
博士优秀学位论文 |
代表性成果1:“Learning-based Hierarchical Edge Caching for Cloud-aid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该论文首次探讨了人工智能辅助的层级式协作缓存优化方法,通过对视频数据冷热程度精准感知,实现了内容缓存与用户需求的高效对接,大幅提升了用户服务体验,为智能通信领域的前沿探索提供了借鉴,对于提高网络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已发表在无线通信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中科院1区)上。 代表性成果2:“Community Detection and Attention-Weighted Federated Learning Based Proactive Edge Caching for D2D-Assisted Wireless Networks”。该论文首次将社交网络与加权联邦学习应用于缓存策略优化,提出了基于社交信任度评估与注意力加权联邦的边缘缓存方法,实现了用户偏好的安全、合规捕获,解决了用户关心的隐私安全保护问题,对于推动边缘缓存技术的落地应用具有重大价值。该论文已发表在无线通信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中科院1区)上。 代表性成果3:“Deep Learning-enabled Joint Edge Content Caching and Power Allocation Strategy in Wireless Networks”。该论文提供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缓存与功率分配联合优化的新思路,为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管理和优化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在实践应用层面,尤其是在面对高速、大流量的通信需求时,这种方法将对5G及未来6G网络的设计和部署产生深远影响。该论文已发表在无线通信领域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中科院2区)上。 |
4 |
201812545 |
董丽 |
2020级 |
博士 |
0803 光学工程 |
新型纳米材料近红外光学性能的调控及激光应用研究 |
良好,良好,优秀 |
优秀 |
博士优秀学位论文 |
(1)首次探讨了氧空位缺陷对CuO纳米材料的近红外光学响应和激光调制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缺陷引入后,样品在1~2 μm波段的调制深度和有效非线性吸收系数均有所提升。另外,通过构建TiO2/CuO p-n结异质结界面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光生载流子在界面处的转移机制;后基于其超快的载流子弛豫特性,分别在1.0 μm全固态及全光纤锁模激光器中实现了超快锁模脉冲激光输出。 (2)首次系统分析了Ta4C3Tx MXene表面无法避免的吸附基团对其原子结构、电子能带、介电函数以及多种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讨论得出了不同吸附基团能量最低的吸附模型,这为后续开发基于MXene类纳米材料的非线性光电子器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3)首次通过非金属硫掺杂,实现对大带隙g-C3N4纳米材料近红外非线性光学响应的有效调控。理论分析了S掺杂前后体系的能带结构变化和态密度分布,阐释了缺陷态存在时可饱和吸收特性的内在机制,并成功将S-gC3N4纳米片应用到1~2.3 μm超宽波段的调Q脉冲激光器中实现了亚-百纳秒的稳定脉冲调制,在光纤激光器中实现了635 fs的超快锁模脉冲激光输出。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推荐排序
1 |
202012761 |
王宇豪 |
2020级 |
硕士 |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基于多源多模态数据和多维卷积网络的行为识别方法研究 |
优秀优秀优秀 |
优秀 |
硕士优秀学位论文 |
1.Yuhao Wang, Hongji Xu, Lina Zheng, Guozhen Zhao, Zhi Liu, Shuang Zhou, Mengmeng Wang, Jie Xu. A multidimensional parallel convolutional connected network based on multisource and multimode sensors data for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10(16): 14873-14885, Aug. 2023. (SCI收录,中科院1区TOP,IF:8.2) 2.Juan Li, Hongji Xu, Yuhao Wang. Multi-resolution fusion convolutional network for open set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10(13): 11369-11382, Jul. 2023. (SCI收录,中科院1区TOP,IF:8.2) 3.许宏吉,王宇豪,何波,刘治,董郑,刘强,李娟,孙晓杰,周双,徐杰,王猛猛,曾佳琦,李诗洁,李建军,汪阳,一种基于多源多模态数据和多维卷积模型的实时行为识别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国家发明专利,申请时间:2021.12.31,申请号:202111673982.7 |
2 |
202012725 |
徐明洁 |
2020级 |
硕士 |
0803 光学工程 |
基于多孔纳米材料可饱和吸收体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研究 |
优秀优秀优秀 |
优秀 |
硕士优秀学位论文 |
1. 制备了基于ZIF-67纳米颗粒的透射式可饱和吸收体,并将其应用于掺Er3+光纤激光器中实现稳定的调Q脉冲输出。研究了其在近红外1.5 μm波段的非线性吸收特性,发现饱和光强太大,不利于实现锁模。优化可饱和吸收体制备方式,制备基于D型光纤倏逝场作用的ZIF-67/D型光纤可饱和吸收体。仿真分析D型光纤泄漏的倏逝波与材料的相互作用,首次探究ZIF-67/D型光纤可饱和吸收体偏振相关吸收特性和非线性光学响应。实现稳定传统孤子锁模脉冲输出。拓宽了多孔ZIF-67纳米颗粒在脉冲激光领域的应用,展现出其在偏振器件领域的应用潜力。 2. 通过顺序成核的方法成功制备核壳ZIF-8@ZIF-67杂化材料。为增强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优化可饱和吸收体制备方式,制备基于锥形光纤倏逝场作用的ZIF-8@ZIF-67的可饱和吸收体。在EDFL中首次实现了中心波长在1565.6 nm的高能量传统孤子锁模,单脉冲能量为1.3 nJ。在YDFL中,首次实现中心波长约1036 nm,信噪比约60 dB的耗散孤子锁模。工作证实了核壳ZIF-8@ZIF-67杂化材料在近红外波段区域具有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性能。 3. 基于PAZ前驱体,通过TEOS浸泡ZrO2湿凝胶可以得到非晶ZrO2/SiO2复合气凝胶,首次制备研究了非晶ZrO2/SiO2复合气凝胶可饱和吸收体在近红外波段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并将其首次应用于掺Yb3+和掺Er3+光纤激光器中实现被动锁模。在EDFL中实现了脉冲宽度为964 fs、信噪比65 dB的传统孤子锁模。在YDFL中实现了最大脉冲宽度为22 ns,信噪比为64 dB耗散孤子谐振锁模。此项工作将可饱和吸收体扩展到非晶态材料领域。 |